乳酸杆菌属与龋齿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它们酵解糖分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菌斑中的PH。(乳杆菌是口腔的正常菌群,为革三阳性兼性厌氧或专性厌氧杆菌。乳杆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同源发酵菌种,利用葡萄糖发酵后主要产生乳酸。这组的代表为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它们与龋病密切相关。另一类为异源发酵菌种,发酵后产生乳酸和较大量的乙酸、乙醇和CO2,其代表为发酵乳杆菌。在唾液样本中最常分离到的菌种是嗜酸乳杆菌,在牙菌斑中最常见的是发酵乳杆菌)。然而罗伊氏乳杆菌含片并不会改变菌斑的酸性程度,然而人们摄入高糖会导致罗伊氏乳杆菌数量的增加。进一步研究,有一个罗伊氏乳杆菌益生菌菌株在大鼠体内被证实致龋,但是罗伊氏乳杆菌SD2112(ATCC 55730)体外研究显示不会影响羟磷灰石释放钙离子。
因此不同的罗伊氏乳杆菌菌株在定殖能力和产酸能力上似乎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体外研究罗伊氏乳杆菌ATCC PTA5289和ATCC 55730的致龋性。这些特性包括粘附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定植能力),以及酸性和降解羟基磷灰石的能力。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容易地选择相应的益生菌用于临床应用,包含人们口腔中的应用。之所以选择上述菌株,是因为它们已经在旨在促进口腔健康的产品中得到了商业化应用。